几乎和七十年前一样烂!
有种理想状态叫每一个人都为自己承担起责任。还有一种理想状态叫每一个人都能保持理性。事实上,当你与人相处的时候,那些信誓旦旦拍着胸脯给你保证的人,往往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掉链子之后又不承认,还会反过来指责你。你往往会很愤怒,为什么这种人如此的不顾廉耻!为什么这些人如此的不负责任?其实,何止是人,一个由人构建的共同体也是如此。南京政府在这次疫情中的一系列骚操作,就像极了一个无法胜任的弱者在搞砸事情之后的歇斯底里和推卸责任。无意之中暴露了南京政府几乎和七十年前一样的烂…
对于能够胜任某件事情的人而言,内心深处是渴望别人也和自己一样能够胜任。当你做了这样的假设之后,一旦对方没有能像自己预期的那样能胜任,并且因为对方的不胜任而让自己的努力功亏一篑,往往就会非常愤怒。
不能胜任的人往往更能理解那些不能胜任却采用欺骗手段上位,并且在搞砸了之后还找借口推卸责任的人。这种自我代入的处境和情感的共鸣源于对自我的判断。当一个滥杀无辜的公共事件出来之后,最煽动情绪的不是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不是事发现场的血腥和残忍,而是罪犯的身份标签。人们会根据标签快速的选择自己的立场,并且自我代入自己的心态和处境,继而脑补出一个理直气壮的剧情。
之前反复说过,只有想象自己会越来越好的人才会欣赏别人的好。否则,别人的好会灼伤自己的内心,给自己带来压力和焦虑。当你在火车上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容易买到票,因为自己的周围都是买到票的。而当你在上不了车的人群之中的时候,你会发现票太难买了,周围的人都没买到票。通常情况下,人对观念的选择基于对自我的判断和对自我处境的判断。观念、心态、思维方式等方方面面都是生存策略的一步,观念驱动行为,行为作用于所处的生存环境并获得预期的反馈。只有那种特别契合所处环境的运转方式的观念所驱动的行为才能获得预期般的反馈。当知识青年下放到乡下之后,不管他受过什么样的教育,他所处的环境中判断一个人价值的方式是看这个人能干多少农活。他越是早一点变得与周围人一样,他的痛苦就越少。反之,他的痛苦就会越大,大到难以忍受。
早些年东北有个女人与丈夫吵架,越吵越凶还在情绪化的情况下动手打了她丈夫,结果她丈夫觉得这个女人不可理喻就摔门出去了,采用冷处理的方式,对她不予理睬。结果她更加的抓狂,歇斯底里却没有回应。然后就越想越偏激,觉得从小到大都得不到关爱,最好觉得活着没意思。然后她又想到自己死了之后才一岁的女儿放心不下,于是她走进屋里把迎过来的女儿掐死。虽然一岁的女儿拼命挣扎,她还是觉得长痛不如短痛,就一狠心把女儿活活掐死了。刚把女儿掐死,她的丈夫就打电话来哄她,结果她的气慢慢就消了,等她慢慢恢复正常之后,突然特别的后悔,最后以故意杀人罪被捕。
或许你会认为,看到这个案例,女性会本能的自我代入,为当事人辩护,指责她丈夫太冷漠把她逼到这个地步。而男性则会本能的自我代入,对当事人进行指责,虎毒不食子,怎么下得了手!事实上,人群并没有像今天这样以性别来区分,形成泾渭分明的相互对立。只有极度缺爱又极度情绪化的人才能理解当事人的心路历程,和这种不可思议的行为的“合理性”。凡事不缺爱的人,无论男女都会站在相对理性的立场上看待这个案例中当事人的行为,而不是自我代入其中。人们的悲欢离合从来都不相通。只有同类才能理解同类,也更容易识别同类。
弱者特别理解弱者的想法和心境,匮乏的人最讨厌的就是同样匮乏的人。咬牙切齿相互指责的男男女女们,绝大多数都处于同样的处境之中,所以才会相互撕扯。有一句话是这样调侃某些男生的:当你掏空六个钱包,透支自己往后几十年的未来,押上所有的尊严,最终拥有了那个打心眼里就看不上你的人之后。你就如同买到了一个烂橘子,虽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你也不得不自我催眠,告诉自己很好吃。因为你已经没有钱能够去再买一个新橘子了。既真实又心酸,真是杀人于无形之中,诛心又刀刀见血!
越到后面,不管是工作上给予机会,还是建立某种关系,大家会越来越不相信能够改变别人——事实上也非常非常困难——所以就干脆彻底不给机会。所以,人与人之间更多的变成了相互筛选,而不是相互成长。对于弱势一方而言,机会的大门越收越窄。那些与自己处于同样处境之中的人,在观念和心态上也更趋于一致。这就如同近亲结婚中的隐形基因缺陷——彼此存在的问题和无能为力的困境,不仅无法解决,还会相互叠加!
重温一下《你误解了门当户对!》和《A436:双标是弱者的必然选择!》
研习《结构学》,加入觉悟社:付费和不公开内容都有,每天20块,还能挣回来,下注标的获取需满足条件及时查看更新。找入口去公众号发消息:觉悟社
获取《结构学》发消息:觉悟社